你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专题报道

难道你学会的只有干预么?

文章共1763个字,建议阅读时间为9分钟

 


On the road  Baby

前几天,老妈带着天天去她好友家做客,临近中午,好友招呼老妈和另一个朋友稍坐片刻,她去离家不远的小学接一下外孙木木。

木木回来后,进门看见有个陌生的奶奶在家里(我们经常跟木木哥哥一起玩,所以他跟我们还是比较熟悉的),顿时躲在拐角。不愿走到客厅来,天天见到木木,热情的走过去,牵起他的手说:“哥哥,来跟宝宝一起看光头强吧!”可任凭天天怎么邀请,拖拽,木木就是不愿意过来。老妈也加入邀请:“木木,你不是认识我们嘛,没关系的,这个奶奶也是你外婆的好朋友啊!还是说你不喜欢看光头强?你过来,遥控器给你,你想看什么就自己换吧!”木木的眼睛依旧死盯着电视屏幕,不管大家说什么,就像是没有听见那样,依然一动不动。木木外婆说:“我门家木木最喜欢看的就是《熊出没》,但是他就是认生,有生人在的时候呢,就是这样,躲起来不肯说话,不肯见人。”

      

老妈跟我叙述这件事情,是晚上晚餐的时候,说到木木躲在墙角,就是不愿意出来跟大家一起玩的时候,老妈深深叹了一口气。我知道,热心肠的老妈是觉得这个孩子可怜,也是希望我能运用我的所学去跟木木的妈妈,我的一位关系很好的姐姐做一些沟通,看看能不能帮到他们什么。

于是,整个晚上我都在想,这件事透露出来的信息究竟有哪些。结合到木木的家庭背景,我一下子想通了所有的事情:木木就是之前我写过的,爸爸妈妈在很小的时候就离婚的孩子。父母离婚后,各自有了自己的家庭,他跟着爸爸的那个家庭生活,妈妈这边就是到了周末接过来一起住。可能是出于妈妈觉得对孩子的亏欠吧,妈妈在物质生活上尽己所能去满足木木的一切要求,所以,几乎不会逼着木木去上什么补习班,更不会对他的要求说“不”。而爸爸那边又是另一番景象:爸爸是军人出身,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,他就是不折不扣的“虎爸”。因为孩子一道数学题不会做,爸爸瞬时间就火了,不由分说,先来一顿“打骂教育”,奶奶心疼的流着眼泪,却不敢出声阻止……

 

想到这里,我霎时明白了木木面对陌生人的那种恐惧来自于哪里。对于一个孩子来说,他所有的与人事物沟通交流的方式都来自于父母,可是,在这样爸爸妈妈所有的处事方式都不同的家庭里,妈妈的宽松用在爸爸这里,带来的是孩子不想看到的结果,而爸爸这样的教育模式又让孩子不知道自己的界限在哪里。我们常说,凡事都要有个度,如果这件事情不可以这样做,我们不要用模棱两可的语气去跟孩子说:“你做了试试看呢!”中国的语言博大精深,就单单是这句“你做了试试看呢!”,不同的人,不同的语气,不同的语音语调,都会带来不同的结果。我也经常跟天天说:“那你自己试试看呢?”我是站在鼓励孩子去探索未知,发展孩子的主动性,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这方面去考虑。而换做是木木的爸爸—“虎爸”说出这样的话,会不会就是威胁,恐吓?意思是,小东西,你再这样做试试看,看我怎么教训你!


 

 


可能大多数的父母,尤其是我们父辈,他们不懂得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是有多重要。但大量的案例,实践告诉我们,安全感的建立,对于一个孩子,甚至一个成人来说,是至关重要的。对于我们成人,假如我们在一个缺乏安全感的单位上班,老板是一个脾气大,并且非常易怒的人,你有了好的提议,好的想法,会直接冒着被批的风险去汇报,还是想,算了,反正我就拿着我自己应得的薪水,乖乖的不出声,干我的工作就好了?对于孩子,在家里或者是在学校,面对一些难题的时候,假如父母或者老师如木木的爸爸那样,因为不会做就被“教育”,说一些伤自尊的话甚至是招来莫名其妙的打骂,孩子还敢去挑战难题吗?他们是不是也会想,算了,我还是老老实实的就把书本上的东西搞透了就好,不抢答,不超前学,这样才是对自己最大的保护!

 

是的,在这样一会儿宽,一会儿严的环境中,孩子能学会什么?“积极的”孩子可能会发展出一套自己日后与人打交道的方式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“见人讲人话,见鬼讲鬼话”的小精豆;消极一点的孩子,恐怕会跟木木一样,将自己包裹起来,既然不知道跟人相处的界限在哪里,那我保护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,我不去跟“陌生人”打交道。说多错多,那我就不说!

 

孩子安全感的最初来源,在我们是怎么做父母的啊!孩子安全感的建立,对于孩子一生的性格发展,是极其重要的啊!只有孩子有了安全感,他才能接收到我们的爱,有了爱,孩子才能安定的去用心接触这个社会,并按照自己正向的逻辑去适应这个社会啊!

 

 


  


 作者Carmen介绍

Carmen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研究者,正面管教家长讲师。崇尚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,用孩子的心灵品生活。耐心、细心、真心的有效陪伴孩子,与孩子快乐的同成长。对如何正确引导孩子,激发孩子对生活的热情,邀请孩子发现自己所具备的能力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。善于发现孩子行为背后的真正的目的,通过科学的方法与有效的正向教养工具进行引导,致力于通过故事分享来引发家长们的积极思考,从而帮助家长们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。